技術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文章
24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科學小課堂。在分子生物學的實驗室里,有一種能精準切割DNA的"基因手術刀",叫限制性內切酶。但HindⅢ、EcoRI這些復雜名字總讓人摸不著頭腦,它們的命名其實藏著一套科學又有趣的規則,今天咱們就來拆解這些"分子剪刀"的身份密碼。故事要從20世紀70年代說起。1973年,美國科學家H.D.Smith和D.Nathans在研究流感嗜血桿菌時,提出了酶命名的基本框架,就像給酶發放了第一張卡片。隨著基因工程發展,1980年R.J.Roberts完善了這套規則,...
查看更多23
臺式生物反應器的保養維護是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延長使用壽命和保障實驗數據準確性的關鍵。以下是系統的保養維護指南,分為日常維護、周期性維護、注意事項和故障處理四部分:一、臺式生物反應器日常維護(每次使用后或每日)1.清潔與消毒反應罐清潔:使用后立即用清水沖洗反應罐,避免培養基殘留導致污染或腐蝕。定期(每周)用75%乙醇或專用消毒劑擦拭罐體內外表面,尤其是pH電極、DO探頭等傳感器接口。管路與接頭:檢查進料管、排氣管、采樣管等管路是否堵塞或老化,及時清理或更換。拆卸管路后用溫水清...
查看更多23
高通量BLI分子互作儀:破解抗體篩選與分子互作分析的核心痛點一、抗體篩選與分子互作研究中的典型難題在生物醫藥研發中,無論是抗體藥物開發、靶點篩選,還是AAV病毒載體優化,科研人員常面臨以下挑戰:1.通量瓶頸:傳統方法(如ELISA、SPR)單次實驗僅能處理數十至數百個樣本,面對thousandsof候選抗體或靶點時,篩選周期長達數周甚至數月。2.標記干擾:熒光或放射性標記可能改變分子天然構象,導致親和力/動力學數據失真,尤其在復雜樣本(如血清、細胞裂解液)中干擾更顯著。3.復...
查看更多20
在生物制藥與基因研究領域,靶點篩選與分子互作分析是決定研發效率的核心環節。傳統技術如SPR(表面等離子共振)雖已廣泛應用,但在面對高通量篩選、復雜樣本分析及長周期實驗時,常陷入“繁瑣操作、低通量、高成本”的困境。新一代高通量BLI(生物膜干涉)分析系統Gator®Pro的出現,以技術架構重新定義了分子互作分析的標準,從抗體開發到AAV病毒載體優化,為靶點篩選流程帶來了從“實驗室手工時代”到“自動化智能時代”的跨越。一、傳統靶點篩選的“三重枷鎖”:通量、成本與時間在傳統...
查看更多19
在科研實驗的進程中,全自動離心機作為關鍵設備,其轉速和離心力的設置是精準調控實驗走向的"方向盤",對不同樣品的處理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特性的樣品,在物理性質、結構穩定性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就要求離心機在轉速和離心力上具備靈活且精準的調節能力,以滿足多樣化的實驗需求。對于核酸提取這類實驗而言,精準的控制是確保數據可靠性的關鍵。AUTO6406自動化離心機具備微米級精準控制能力,其轉子角度高精度定位可達≤±1°,內置的智能定位系統能確保密度梯度離心、細胞同步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