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文章
20
手動單道移液器作為實驗室基礎液體處理工具,其使用效果受到操作規范性、設備性能及實驗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以下從實際應用場景出發,系統分析其優勢與局限性,并提供優化建議:手動單道移液器核心優勢體現:1、精準可控的小體積分配能力通過可調節的容積鎖定機制與細長吸頭設計,能夠實現微升級別的精確取樣(通常誤差控制在±0.5%以內)。這種特性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PCR反應體系配制等對劑量敏感度高的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尤為重要。例如,當需要向96孔板每孔加入特定濃度的...
查看更多19
在細胞培養的微觀世界里,一場技術變革正悄然進行。長久以來,傳統二維培養方式因無法精準模擬細胞在體內的真實微環境,導致細胞表型失真,實驗結果與臨床實際情況出入較大,臨床轉化率不高。如今,三維ECM培養技術嶄露頭角,通過重建細胞外基質的生化與物理特性,為細胞構建出更貼近體內環境的生存微環境,讓細胞展現出接近體內的基因表達、代謝響應和藥物敏感性,逐漸成為腫瘤研究、干細胞治療和藥物篩選等領域的新方向。那么,三維ECM培養技術究竟憑借哪些核心突破,成功攻克細胞表型失真這一難題?全球實驗...
查看更多18
實驗中,需根據酶的特性(如最適緩沖液、溫度)和DNA底物的特點(純度、結構)進行條件優化,才能讓“分子剪刀”精準高效地完成切割任務。理解這些影響因素,不僅是實驗成功的關鍵,更是深入認識酶促反應規律的重要窗口。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作為切割DNA的“分子剪刀”,其切割效率和準確性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精密調控。影響限制性酶切反應的因素有哪些?一、酶本身的特性:“剪刀”的先天條件酶的純度限制酶制劑中若混有其他雜質(如核酸酶、蛋白酶或雜酶),可能會破壞DNA底物或酶本...
查看更多18
在分子生物學的實驗室里,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是切割DNA的“分子剪刀”,而它們的名字并非隨意組合,而是遵循著一套嚴謹的命名原則。這套原則由分子生物學家漢密爾頓?史密斯(HamiltonO.Smith)等人提出,既包含了酶的來源信息,又簡潔易記,堪稱限制酶的“身份編碼規則”。一、命名核心:從來源出發的“四級編碼”限制酶的命名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依次對應其來源的屬名、種名、菌株名和發現順序,每一部分都有明確的規則:第一部分:屬名的首字母(大寫)取自微生物的屬名(ge...
查看更多18
無論是聚酯產業鏈核心原料精對苯二甲酸(PTA),還是制藥行業的脂質體或蛋白制劑,顆粒粒度分布直接決定產品性能。但PTA粉末等疏水性顆粒經常具有易漂浮、團聚從而導致檢測失真,成為跨行業痛點。本文將深度解析激光粒度儀的激光衍射技術如何通過創新方案,同步攻克化工與制藥領域的精準檢測難題!Part1漂浮粉末檢測困境:傳統方法的失效1、化工領域:PTA漂浮痛點??表面張力大:PTA粉末接觸水相后漂浮水面,無法進入光學測量區。??國標嚴苛:《SH/T1612.8-2005》要求:重復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