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技術文章
9
單克隆抗體是由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通常采用雜交瘤技術來制備,雜交瘤(hybridoma)抗體技術是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礎上,將具有分泌特異性抗體能力的致敏B細胞和具有無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為B細胞雜交瘤。1975年分子生物學家G.J.F.克勒和C.米爾斯坦在自然雜交技術的基礎上,創建立雜交瘤技術,他們把可在體外培養和大量增殖的小鼠骨髓瘤細胞與經抗原免疫后的純系小鼠B細胞融合,成為雜交細胞系,既具有瘤細胞易于在體外無限增殖的特性,又具...
查看更多9
抗體,又名免疫球蛋白(Ig),是一種由B細胞產生的大型Y形糖蛋白,可在免疫防御中起主要作用??贵w與病原體的特定分子(即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抗體以一個或者多個Y形單體存在,每個Y形單體由4條多肽鏈組成。每個Y形單體包含兩條相同的重鏈(H)和兩條相同的輕鏈(L),重鏈和輕鏈的序列和長度不同。Y形單體的頂部包含可變區(V),也稱抗原結合片段(F(ab))區。該區可與給定抗原上的表位特異性緊密結合。抗體的基本結構包含恒定區(C)和可結晶片段(Fc)區。這一區域對抗體的免疫應答功能非...
查看更多9
9
蛋白酶K(ProteinaseK)是一種廣譜絲氨酸蛋白酶,蛋白酶K于1974年在fungusEngyodontiumalbum的提取物中發現。能合成該種蛋白酶的微生物能在以角蛋白(Keratin)作為碳源和氮源的環境中生長,說明該酶可以消化角蛋白,因此被稱為“蛋白酶K”。蛋白酶K由一條肽鏈組成,含有277個氨基酸,該蛋白的相對分子量~28.9kDa,蛋白酶K是一種穩定且具有高活性的絲氨酸蛋白酶。晶體和分子結構研究證據表明該酶屬于枯草素家族,具有活性位點催化三聯體(Asp39-...
查看更多9
熒光蛋白Marker優化方案有報道稱一種自預染熒光蛋白Marker,能夠實現蛋白Marker即是預染蛋白又是曝光蛋白。具體原理是:將天然提取的熒光蛋白(包括藻紅蛋白、藻藍蛋白、別藻藍蛋白、綠色熒光蛋白、黃色熒光蛋白和紅色熒光蛋白等,其分子量為20-300kDa),與能夠結合抗體IgG的proteinA、proteinG和能被二抗結合的抗體Fc區蛋白或肽共價偶聯,由于熒光蛋白自帶顏色,從而實現蛋白即是預染蛋白,又是熒光蛋白的目的,無需轉膜染色或X光片成像,此外,熒光蛋白Mark...
查看更多